吴海山(1910—2002),幼名吴陆同,自号桐南逸叟、桐南虎友。斋室名百忍草堂、养心斋。桐乡灵安(今属凤鸣街道)人。自幼喜爱书画,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两浙盐务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中国画系,当年的上海美专,高手如林,领袖风雅,张善孖与八弟张大千双双执教于该校。除张氏昆弟外,刘海粟、黄宾虹、方介堪、马孟容、郑曼青、潘玉良等一代名家皆云集于此。吴海山可谓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与书画界名流,亦多有交往。抗战初期,在富阳大源与后来成为著名国画家的唐云奇遇,数十年后,两人又在上海重晤;解放初,与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的篆刻名家韩登安一室共事、相知甚深。
从美专毕业后,吴海山曾在桐乡、濮院、嘉兴等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任劳美教师,后又去寿昌、桐庐等地任教,并陆续在桐乡、崇德、方岩(今属永康)、松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此时,正值“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烽火连天,狼烟遍野,中国之大,已摆不下一张平静的画桌。青年吴海山一腔热血,投身于民族自救的滚滚洪流。国共合作时期,吴海山先后在寿昌、天台、松阳县政府谋职,从事抗战活动。从那时以后,数十年间,他身不由己,始终未能将自己的命运之舟操纵自如。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重返故乡,1946年起任崇德县灵安区田赋粮食办事处主任,两年后辞职。解放初,曾执教于乌镇小学、梧桐完小及桐乡第一中学。后去上海任教,随即加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作为张善孖弟子,吴海山素来亦以擅长画虎著称。80年代以后,老画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衰老之躯,然数十年黄金时期的丧失,心中痛惜不已,因发奋挥毫,每日作画不辍。而视虎为友,以画虎为平生第一快事,则其胸中豪气未泯,诚可以想见。在他的笔下,威风凛凛、姿态万千的百兽之王,接二连三的“跳”出来,或馈赠,或自赏,约略估计,竟不下数十幅。每幅虎画,他必钤数印,其中一方曰“师承善孖”,以明虽历经数十年坎坷,犹不忘师教的心迹。下款则署“‘桐南虎友’吴海山”数字。“怒目雄视,威震山岳”。这是吴海山先生一幅虎画上的两句题辞。尺幅之间,但见峰峦起伏,林木荫翳,一头斑斓猛虎立足其间,目视远方,空谷长啸,风为之起,云为之涌,极威武壮美之致。画虎之外,无论翎毛、花卉、山水,亦是无一不能,佳作迭出。
经数十年浮沉,阅尽了人世间诸般事,晚年吴海山的画风愈显得文雅、高洁、醇和。曾多次参加各地画展,好评如潮。1997年香港回归,特作《瑞鹤高鸣图》以示祝贺。澳门回归之时,亦作画多幅。
吴海山家学渊源。他祖居桐乡县城之南的灵安镇红光村,是谓“桐南”。祖父陆慕南,亦精于绘事,工写兼长,尤以工笔画名重于时。其所作工笔仕女画,为日商所深爱,重金订购者纷至沓来。父亲陆敬堂,入赘吴家后更名吴陆昌,擅长行草,常书写扇面。能用右腕书写反字,若将反手字置于日光中反观,则成正字,笔画圆熟,自然流畅,人叹为绝技。
吴海山虽已故世十多年,但吴氏一门的画风却由女儿吴大红再次发扬光大。大红受家学熏陶,少时即习中国画,亦爱好书法。1987年就读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2006—2007年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访问学者。近年来,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硕果累累。《金农书法与绘画空间特征》等论文或国画作品先后在《新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画》《中国花鸟画》发表,并编著《少儿美术家教丛书》《老年大学中国画教学丛书》等多套花鸟画教材。2004年,创作《山空寂静》,获浙江省花鸟画展优秀奖。2005年,《寂静历史高花侧晚风》《蕉林清暑》等作收录于《中国书画收藏》。2012年,画作《春花烂漫》参加“文化同根·和谐中华”——浙江省与台中市两岸女画家艺术交流展并获铜奖。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吴海山的妹夫商守箴,原名幼昌,号商正,桐乡史家桥(今凤鸣街道史桥村)人。1943年肄业于上海新华艺专,两年后考入苏州美专随李咏森习水彩画,翌年又师从胡粹中教授。时任校长颜文梁、水彩画大师张眉孙对他都十分器重。1947年,苏州美专西洋画系毕业后,复追随张眉孙数十年,得其神髓,成为沪上颇负时誉的水彩画家,生前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水彩画研究会会员、民革香山画会会员、颢园书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