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轩中国书画传媒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品珍藏 > 书法类

成文政-书法

提示:在作品上点击鼠标左键,可使用图片放大镜效果。 成文政-书法
编号:993 尺寸:34cm×136cm 平方尺
作者:成文政-书法 价格:议价
状态:待售 浏览次数:1776

        

      他的篆刻古朴浑穆,印风粗犷雄畅,气势豪迈夺目;他以刀代笔,用刀传情, 跌宕生姿;他亦好书画,温润古雅;他为人爽朗随性,不雕不饰。他与石对话近20年,沉心于艺术中乐此不疲,他就是我市的书法篆刻家成文政。


西艺东化 笃学好古


      和文政初识,是在天津美术学院入学报道的第一天,当时,他给我的第一印像是一个桀骜不逊之人。那时的文政酷爱西方油画和雕塑,印像派大师塞尚、梵高、高更、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以及雕塑大师米隆、米开朗基罗、罗丹……都是他的“好朋友”,他熟识他们的经历,喜欢他们的艺术作品。

      那时,文政已初步接触了篆刻,不过只是粗粗涉猎,主要精力放到印钮的雕刻,因为,他喜欢感受刻刀在石面上刻过的痕迹和声音,他认为与雕塑中的石雕暗合。

      我们同爱艺术,只是一中一西,缘与对艺术的热爱,让我们逐渐走到了一起。我最衷情于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在院校上学时,闲暇时间就会创作一些国画人物。因为国画和书法作品与篆刻印章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所绘的画面上,没有一方让人满意的篆刻印章。这一点,成文政看在眼、记在心,一直想为我求得一方好印。

      在美院安排的课程里,有近一个月的书法课是陈福春老师教授的。陈福春老师曾为津门数位名家治过印,我们对他的篆刻艺术也早有耳闻,于是,我们在天津古文化街用当时感觉不菲的价钱购买了一方寿山石料,文政用砂纸把石面细致地打磨平整。许是太过冒失,在我们提出请求陈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为我治一姓名印而被直接回绝时,成文政赌气说,这方印,我为你刻。从那天起,学院图书馆,就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学习篆刻自识篆始,篆刻离不开篆字,篆字的演变、发展及书写规律,是学习篆刻的要务。于是文政从学院图书馆里借来了《文字蒙求》细细研读,自那时起,从《文字学》、《说文解字》、《古籀汇编》等文字学类的书籍到《故宫博物馆藏印选》、《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十钟山房印举选》等近代著名的集古印谱再到《古玺汇编》、《明清流派印谱》,如西泠八家、吴昌硕、黄牧甫、吴让之、赵之谦、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篆刻艺术作品集……他都一一借遍,有时为了一本图书馆里借不到的印谱,而走遍整个天津各大小书店。对印谱里的历代名印反复摹写,把在天津文化街上买来的印石刻了磨,磨了再刻。那个时期,他的思维游走于历代大师的艺术境界里,把所学的心得写了一本又一本,摹刻的印谱存了一册又一册。亲眼看着他每天奔走于教室、图书馆与书店之间,也亲睹他那原本150斤的体重很快降到了128斤。


力学践行  天道酬勤


      1995年大学毕业工作后,文政把8小时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钻研上。每幅书法和绘画作品出炉,我们都会一起谈论作品的优缺,但在篆刻艺术上我却不通。独自的钻研有时会让他感到迷惘,就在那时,文政结识同好书法、篆刻的好友杨秋平、谢瑞。他们时常小聚,谈艺术,谈理想,一聊就是大半夜。那期间,同道好友对他的启发与艺术上的帮助是他至生难忘的。

      1996年,感觉自己在篆刻艺术上有所提高的文政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于是,他尝试着向各大专业报刊投稿。19973月,一方“万物静中得”被刊登在面向全国发行专业杂志《中国篆刻》第一期刊上,倍感雀跃。1998年,文政又选出几方还算满意的印作向“全国第四届篆刻展”投了稿,并顺利入展。第一次收获这么高的成绩,让他更坚定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追求。

      1999年,书法、篆刻作品双获《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成立六周年成果回顾展》三等奖; 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楹联展》;篆刻作品入选《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评展》;1999年,篆刻作品入展《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1999年,书法获《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优秀奖; 2001年,篆刻作品入展《山东省首届篆刻展》;2001年,篆刻获《第七届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成果展》二等奖,书法作品获优秀奖; 2002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楹联展》;2004年,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几年间,已是硕果累累,2003年,28岁的文政凭借数次的全国专业展,正式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菏泽迄今为止加入中国书协时最年轻的一个书法篆刻家。


刀锋见形  境至于心


      一寸方石,一把刻刀,当刻刀冲过石面,留下道道印迹,这印迹,时而透出历史的沧桑,时而透出心底的安祥;他所刻过的每方印意境各有不同,其作品构图或疏或密,线条或润或苍,每方印都能尽显他治印时的心境与那份对艺术炽热的情感。

文政认为,篆刻其精髓还在于作者对刀法的理解与把握。刀法是关键,再好的构思、再神的篆法、再出神入化的结体,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刀法去表现、去实现,皆为空谈。因此,刀法是篆刻创作过程的中枢,由刀法去塑造、去刻画那精到的线条、空灵曼妙的印面境界;刀法是篆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艺术家的审美理念、创作理想须借助刀法来实现。
      文政常说,篆刻中的刀法与书法中的笔法同理,注重丰富的变化和形质的精粹,有形的是刀法,无形的是心法”。一个好的篆刻家,要善于用,传达心法,方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饱含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这些年来,成文政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每个追求艺术之人都会有这种体会:艺术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了某个瓶颈时期,都会感觉迷惘。每到这时,文政除了研读古书,找杨秋平和谢瑞两位先生谈心外,亦参读了《菜根谭》、《小窗幽记》、《禅宗妙语》等禅学与《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佛学书籍。俗话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当他拜读了弘一大师作品集,看了弘一大师的佛学造化后,让他深有所悟,并治得佛形印数方。

      成文政说:“像林散之先生谈品中说道:书,是前人彼时彼地感受的结晶,不尽与此时此地的我相同……多读书思考,下笔才有力量。而少年读书,多不求甚解,以后有事触发会记起,加以反刍,便能逐步理会。所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

     文政认为,对知识的积累与沉淀,需要更深远的过程。所谓“书家未必是印人,印人必定是书家”。这几年,他再度奠实根基,临写摹刻,孜孜不倦。

      近期,成文政正潜心于创作,他不仅沐手敬书了篆书《心经》册页,还把此经书精心设计并净心刻制了一套篆刻作品,他说:一个好的艺术家,只有能让自己真正地静心养性,沉心于创作,才能出好的作品,才能让喜欢艺术的人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那份宁静的舒心。                                   

                                                                                                                 


精品珍藏
推荐商品更多
热点商品更多
版权所有:艺博轩中国书画传媒中心 YiBoXuan.net 地 址:山东省菏泽市中华路996号
邮箱:2434126720@qq.com 联系电话:菏泽13061568989,北京15001363878
查看统计